• ZH
  • 催眠,為何被稱為心理治療的“殺手鐧”

    自從弗洛伊德提出潛意識理論之後,潛意識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已逐漸為人們認識。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既受意識控制,又受潛意識的影響。人們的理智的、有目的行為受意識控制,而一些養成習慣的行為、非理智行為和形成的心理障礙實際上已經形成一種心理定型,失去意識控制而滑入無意識領域。人們有時莫明其妙地高興或悲哀、毫無理由地做某事,其實都是潛意識在作怪。

    如上例由恐懼到產生不適的生理反應。這時再通過意識來控制往往達不到效果,只有接通與潛意識的聯系,通過潛意識才能達到控制效果。分析催眠狀態下的心理不難發現,被催眠者的意識控制幾乎喪失,其心理主要在潛意識控制之下。而催眠者是和被催眠者潛意識溝通的唯一人,他實際上是和被催眠者的潛意識對話、交流,把自己的指導融進其潛意識中,調整和改變潛意識以改變其覺醒後的心理和行為反應。

    催眠療法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應用。它對一些催眠治療心理障礙獨特的治療效果得到心理治療者的賞識,有人甚至稱它為心理治療的“殺手鐧”。它有自己的特點,在使用時也有一定的特殊要求。首先,催眠誘導者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要求誘導者遵循心理治療的原則、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為患者解除精神痛苦。對患者催眠狀態的特異表現及隱私等問題應該為其保密,避免泄漏出去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另外,催眠狀態患者對催眠者特殊的依賴、服從關系也會讓一些道德品質低下的人對患者(特別是異性)產生非分之想,或做出非禮行為,造成惡劣影響,因而,要對催眠者的道德情操提出嚴格的要求。

    創造被催眠者良好的心理定勢。催眠不是誘導者單方面的事情,沒有被催眠者的配合是不行的。在催眠開始以前,首先應通過面談與被催眠者形成一種親善的氣氛。一方面要消除其思想顧慮,解除其對催眠的神秘感和恐懼感(如害怕暴露隱私、害怕意識喪失會做出違反自己意志的事等)。要向他講明,心理治療有自己的職業道德規范,目的是為患者解除痛苦,決不會做出對患者不利的行為,並負責為患者保密;另一方面要樹立自己的形象,使被催眠者對自己產生一定的“權威感”和“信任感”;再者是要向其講明催眠治療的良好效果。

    催眠者要時刻把握催眠對象的反應、循序漸進。催眠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為淺度、中度和深度,一到中度催眠就開始發揮效力。人們的催眠感受性是不同的,因而達到的程度和進行的速度也各不相同。催眠者應該根據其對象的反應准確制定臨床心理學家其催眠程度,調整催眠步驟,防止催眠對象自覺不自覺地做出虛假反應,影響治療效果。

    嚴格限定催眠後暗示的“指導語”。對患者的治療是通過催眠後暗示的“指導語”來實現的,這種暗示將會改變其心理和行為,因而,“指導語”要非常慎重,既能為患者解除精神痛苦,又不能誘發其它不良反應。如一催眠者對一肥胖慮患者下了這樣的指導語“你厭惡吃飯、吃飯時會嘔吐”,結果患者會食欲減退,雖然體重下降了,但又患上了“厭食症”,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24


    868
    有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