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
  • 自古到今,大概有5種殯葬方式,你能接受哪種?
    如今喪葬費是越來越貴了。鄉村還好,有土地可葬。城市就難了,火化要錢,焚完買墓室還是要錢。因此有人感慨:死不起。怎樣在資金可以承受的條件下寄托哀思呢?這裏介紹自古如今存有的7種殯葬方式,看看大家能接受哪一種。

    1、土葬

    土葬,是我們最古老殯葬方式之一,在遠古時代便已發生。土葬,在曆史上是華夏民族主要的殯葬方式。《禮記》上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入土以後,才得長眠。

    可是,當代城市中,只有部分權利人群才有土葬的權利。只有並未列入火葬區的農村地區才有土葬的挑選。不過,未來火葬區肯定會越來越大,直至實行全國。

    2、火化

    春秋時期,我國范圍之內一些蠻族就有火化的風俗。《荀子大略》: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系壘也,而憂其死不焚也(氐羌人不擔心被捕,只擔憂死後不能火化)。《墨子節葬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中國開始火化,在佛家傳到以後。佛家發源印度、尼泊爾地域,那裏有火化傳統。佛家好像很喜歡火,有些僧人“燃指供佛”,有些僧人更狠,焚身而亡。

    僧人圓寂要火化,受其影響,一些信佛的平民百姓也逐漸火化,稱作“荼毗”。蘇軾燈下看書,燈花落,燒毀一個“僧”字。蘇軾立即口占一首:山堂夜岑寂,燈下看傳燈。不覺燈花落,茶毗一個僧。

    宋太祖覺得火化違禮,明令禁止漢人火化。往後的蒙元、明皆嚴禁火化,但屢禁不止。清初允許火化,康熙之後嚴禁。《清律》要求:假如遵循父母遺書火化,杖責一百;如擅自決定將父母火化,按行凶論罪。

    當代,可能因為人多地少,國家提倡火化。火化要錢,墓園也要錢,因此有人就想更新點子。比如把骨灰埋在地下,上邊種一棵樹;例如在房價低的區域買房,把骨灰龕骨灰裝進去(肯定不提倡);例如灑在對逝者有重要意義的區域;更有趣的一種是把骨灰制成晶石,稱作“生命寶石”,晶石可以制作頸鏈、鑽戒等戴到身上。

    據新聞報導,一個英國老太太,希望將自己的骨灰制成煙火。

    3、天葬/野葬

    天葬又叫野葬,就是將屍體放之郊外,讓野獸食用。這是藏族、蒙古的風俗,漢人很難接受。

    4、水葬

    水葬分為三種:飄流式、沉底式、撒灰式。飄流式就是讓屍體順流而下,這種方式關鍵在西方流行;沉底式就是將逝者固定於水下,藏族水葬就是這種方式,牧區藏族不吃魚便是因此;撒灰式是火化後拋灑骨灰,隨著喪葬費用提高,這種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5、冰葬

    冰葬本是北美愛斯基摩人葬俗,愛斯基摩人也叫因紐特人,生存在北極圈內。那邊天寒地凍,他們生前住的是冰房間,死後也是冰墓室。

    自然,當代冰葬與因紐特人傳統冰葬方式不同。當代冰葬,是把逝者浸在零下196℃的液氮中,逝者在低溫下脫幹變脆。這時,應用超音波和振動分析將逝者震蕩成粉末。相比火化,冰葬無任何汙染,只是費用較高。

    這類技術是瑞典科學家發明的,早已被英國、韓國等選用,未來中國肯定也會引入。


    網站熱門問題

    為什麼家人死後會分開?

    儘管我們都肯定有一天會死,但大多數人可以把計畫留到最後一刻,或者根本不做. 這種計畫的失敗是一些家庭在親人去世時分崩離析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情緒高漲,經濟緊張和悲傷的結合會導致家庭隔閡.

    埋葬方式

    57


    868
    有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