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學好數學=背誦公式?
民國九十年代,那年暑假我剛高中畢業,在大學補習班做數學家教,幫助學生清除雜念,解決問題。
從大二開始,因為生活需要,接受了很多導師。工作快20年了,所以在學習中看到了很多無助的學生和無助的家長。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但他們從來沒有好轉。很難改變你的想法,因為你找不到學習的方法,或者你走錯了路,所以效果總是有限的。
因此,這篇文章雖然標題是針對高中數學,但同時也希望協助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能帶給他們正確的觀念與心理建設,甚至可以瞭解該如何幫助孩子,落實親子共學的精神。
我在與許多學生談話的過程中,發現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會非常強調「公式」,看到題目,就會想如何套公式上去;遇到不會的題目,很快拿出詳解看一次,看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
但是我想讓你們比較兩種人,你們認為哪種人數學更好?第一類人,公式記憶力很好,也很擅長使用,遇到問題可以快速解決。第二類人,懂得公式的起源,而在不記得公式的情況下,可以用懂得的公式來解決問題。
答案顯然是第二種。
不可否認,公式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處理問題。我們現在的教育非常重視初中數學補習,因為競爭考試速度是可以理解的。
但也不能因此,讓學習數學變成一件具有非常簡單乏味的事。而這件事衍生出兩種狀況,考試成績不錯,但不喜歡數學。考試成績不佳,不喜歡數學。只有極少數的人我們可以從學習數學中獲得樂趣。
然後人們開始問”我為什麼要學數學?”?我去買東西不需要三角函數。那你就不用學歷史了,因為你回不去了。
我個人很喜歡讀歷史,因為歷史可以給我一些做事的靈感。數學也是一門重視邏輯因果關係、結構嚴謹、注重精准的科學,能夠啟動人的思維。
也許畢業後,你不一定還會用到這麼多數學,但思考的習慣將一輩子跟著你。
培養思考的習慣,才是我們學習數學的核心目標。
486